全國首創(chuàng)!中山探索“氣象+保險”服務新模式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9 來源:中山+

9月29日上午,氣象數據賦能“一輛車”保險服務新模式專項試點實施方案解讀專場新聞發(fā)布會召開,來自市氣象局、市應急管理局、中山金融監(jiān)管分局、中山市保險行業(yè)協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到中山市網上新聞發(fā)布廳,圍繞我市氣象數據賦能“一輛車”保險服務新模式試點實施方案情況進行介紹,并就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。

氣象數據賦能“一輛車”保險服務新模式專項試點實施方案解讀專場新聞發(fā)布會。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

精細化氣象服務
不再是“一人生病,全家吃藥”

市氣象局聯合市應急管理局、中山金融監(jiān)管分局、保險行業(yè)協會和6家保險公司共同探索“氣象+保險”服務新模式,打通了氣象部門、保險機構、通信運營商之間的數據壁壘,構建了“災前預防—災中響應—災后理賠”的全鏈條防災減損機制。

如何理解這個機制呢?首先從市氣象局具備的“硬件”條件介紹起。據市氣象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李良介紹,目前我市已建成以3部相控陣雷達、112個自動氣象站以及全市13000多個視頻監(jiān)控的立體監(jiān)測網絡,實現分鐘級降雨監(jiān)測、公里級落區(qū)預報以及易澇點實時監(jiān)控。得益于“硬件”配套,我市可以通過AI算法研判水淹風險區(qū)域,實現易澇區(qū)域米級精度定位及風險等級動態(tài)評估,形成具有遞進式預警能力的氣象風險決策產品,實現預警前的預警。截至目前,我市能實現精準識別風險區(qū)域(誤差≤500米)、精準預判水浸時間(提前1小時)精準觸達目標人群(車主)。

精細化氣象預報,如何與傳統的預報模式做進一步區(qū)分?對此,李良形象地將傳統的預報模式比喻成“一人生病,全家吃藥”。在回答記者提問環(huán)節(jié),市氣象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黃根對傳統預報模式帶來的痛點作補充介紹,黃根指出,以往的預警信息存在傳遞鏈條冗長、觸達率低、指向性模糊的問題,風險人群難以及時獲取信息并有效避險。此外,風險管理滯后,保險服務過度聚焦災后經濟補償,缺乏災前預警與主動干預能力。

6家保險機構開展試點
發(fā)揮前沿“風險減量管理”作用

有了精細化服務方式,氣象數據如何進一步與保險服務結合?又如何通過保險造福廣大車主?國家金融監(jiān)管總局中山監(jiān)管分局黨委書記、局長何明亮會上進一步介紹,當前選取了人保財險、太保財險、國壽財險、平安財險、中華財險、都邦財險等6家機構進行試點,在不增加投保人保費的前提下,保險公司運用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,在歷史受淹數據較大的鎮(zhèn)街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并提示投保人,將原來的事后理賠前移至事前和事中的防范。

中國太保產險中山中支農險服務專員與養(yǎng)殖戶在養(yǎng)殖塘邊談話。(資料圖片)

具體體現為,氣象部門提前將災害數據發(fā)至保險公司,在氣象數據加持下,保險公司通過易澇區(qū)域精準定位和實時監(jiān)測預報,構建出水淹風險預警體系與數據庫。在此基礎上,保險公司針對易澇點提前放置警示牌,為重點小區(qū)進行防水加固等布防,在水淹黑點路段聯合交警部門共同防御,及時勸導高風險區(qū)域內的車主挪移車輛,現場排查下水道疏通情況等。

根據氣象部門的實時數據,極端天氣來臨前,保險公司還會通過手機短信、微信及公眾號、現場走訪等方式向客戶及民眾推送氣象預報、防災建議、救援途徑、理賠指引等信息。在降雨量達到一定預警值的情況下,保險公司依托氣象AI語音直呼,及時通知保險客戶轉移車輛到指定安全地點,有效避免人員和財產損失。

“這一模式的成功,關鍵在于打破了行業(yè)間的數據壁壘,實現了氣象預警、保險服務與通訊觸達的‘無縫銜接’,讓保險業(yè)的風險管理功能得以在災害發(fā)生前精準、高效地發(fā)揮作用?!敝猩绞斜kU行業(yè)協會執(zhí)行會長何志彬在會上補充介紹。

在中山市氣象局和中山金融監(jiān)管分局的指導下,中山保險業(yè)積極參與“氣象+保險”創(chuàng)新試點。除了信息推送,保險行業(yè)還同步啟動了應急響應預案:提前調度救援資源到高風險區(qū)域附近待命,為廣大車主提供即時的理賠咨詢。何志彬指出,這一切舉措的初衷,就是力爭將風險化解在成災之前,最大限度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,將保險服務從傳統意義上的“經濟補償”轉向更前沿的“風險減量管理”。

多部門形成通力合作
守護極端天氣下的人財物安全

記者會上了解到,2025年汛期,我市經歷了19輪強降雨、龍舟水和6個臺風影響,災害頻次多、強度大。而在南部試點鎮(zhèn)街,依托“氣象+保險”新模式,通過精準預警和提前干預,車輛受淹受損數量顯著下降。

引入“氣象+保險”新模式后取得哪些成效?在數據上有體現嗎?據中山市生態(tài)與農業(yè)氣象中心主任、中山氣象研究與應用創(chuàng)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葉平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,在剛剛過去的臺風“樺加沙”過程中,氣象部門為保險公司提供三鄉(xiāng)、神灣、坦洲這3個“氣象+車險”先行試點鎮(zhèn)的精細化滾動預報預警,并聯合聯通、電信,利用電子圍欄和AI語音外呼技術,對試點鎮(zhèn)區(qū)易澇點周邊群眾進行精準提醒,呼叫超2萬人,接聽率達75%以上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9月26日上午,臺風“樺加沙”過程中山市保險行業(yè)預計車輛損失金額約80萬元,較臺風“韋帕”過程有明顯減少。

2024年,市三防辦聯合市氣象局印發(fā)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提出要強化“氣象+保險”協同機制,推動風險減量服務前移。中山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、副局長王建國會上指出,“氣象+保險”試點創(chuàng)新工作開展后,相關部門可以根據轄區(qū)氣象災害發(fā)生的情況和規(guī)律,加強易澇地區(qū)氣象災害監(jiān)測預防、信息傳播、車輛轉移等基礎設施建設,并且提前規(guī)劃易澇地區(qū)受威脅人員和車輛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,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。

王建國補充介紹,當前市三防辦、應急管理局聯合、氣象局、國家金融監(jiān)管總局中山分局等單位,出臺專項政策文件,明確各部門在預警發(fā)布、信息共享、應急聯動等方面的職責。此外,有關部門汛期多措并舉,定期組織每周會商研判,啟動應急響應期間,實行每日會商研判,極端天氣發(fā)生時加密會商研判次數。結合會商研判結果,相關部門將做好雨情、汛情、臺風、內澇、地質災害等重點監(jiān)測,相關成員單位加強聯動,協同開展防災減災各項工作,守護好極端天氣下的人財物安全。


編輯? 何淼? 二審? 韋多加? 三審? 程明盛
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中山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中山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。
聯系人:陳小姐(電話:0760-88238276)。